高明英 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表彰了30名“孺子牛奖”获得者,他们大多几十年奋战在殡仪馆、敬老院、康复中心等一线工作岗位。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心中始终装着服务对象,义无反顾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是全国民政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什么是奉献?不计回报,默默付出,就是一种奉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如果不能见贤思齐,我们的思想就会滑坡,只顾谋取私利,只懂钻营得失,只会虚度年华。奉献是一生的信念,是对百姓的爱戴,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常怀赤子心,甘为孺子牛”,我们民政人,是最有爱的一个群体。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做一些平凡的事情,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在救助管理站,很多人一干就是一辈子,一年365天与各种服务对象、各种风险接触;365天轮流值班,经常深夜接到群众提供的求助线索或接到公安部门送来的各种服务对象。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就要时时净化自己的灵魂,向“孺子牛奖”获得者学习,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学习他们心中有爱、把职业当作一生事业的精神,努力帮助救助对象寻找家人、安全返乡,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临时性救助,让每一位临时遇困人员都有踏踏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什么是作为?一生只做一件事,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更好地奉献社会。这样,不起眼的小事业也能有大作为。“孺子牛奖”获得者费英英,19岁从重庆民政学校毕业后,就来到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从事保育员工作。艰苦的工作让一起来的小姐妹都陆续转了行,只有她还在坚守。是孩子们无助的眼神、无邪的话语坚定了她扎根保育员行业的决心。费英英说:“这些孩子们都是我的宝贝。”缘于发自内心的爱,费英英在保育员岗位上奉献了16载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她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爱,更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获得了民政部最高奖“孺子牛奖”等荣誉。 民政工作接触的是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职能越来越宽,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服务中遇到的新问题也不断增多,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提高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